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财政部关于印发《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4:15:18  浏览:90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了规范和加强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办法》,我们制定了《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转发所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第一章 总则
一、为了规范和加强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的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中心的自身业务应与住房公积金业务分账核算,住房公积金中心自身业务的会计核算,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三、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应当正确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年度、季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四、住房公积金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五、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应当一致,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六、住房公积金中心应按以下规定运用住房公积金会计科目:
(一)本办法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各住房公积金中心不得随意改变或打乱重编。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二)住房公积金中心在填制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只填列会计科目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名称。
七、住房公积金中心应按以下规定编制和提供住房公积金财务会计报告:
(一)住房公积金中心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编制和提供合法、真实和公允的住房公积金财务会计报告。
(二)住房公积金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住房公积金中心对外提供的住房公积金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等,由本办法规定;住房公积金中心对住房公积金进行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住房公积金中心自行规定。
(三)住房公积金中心对外提供的住房公积金会计报表包括:
1.资产负债表;
2.增值收益表;
3.有关附表。
(四)住房公积金会计报表必须做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手续齐备、编报及时;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和住房委员会。
季度会计报表应于季度终了后10日内报出,年度会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30日内报出。
(五)住房公积金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六)对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应注明住房公积金中心名称、报表所属年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住房公积金中心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和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和盖章。
八、住房公积金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执行。
九、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十、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 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一、会计科目表
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1 101 住房公积金存款
2 102 增值收益存款
3 111 应收利息
4 121 委托贷款
5 122 逾期贷款
6 124 国家债券
(二)负债类
7 201 住房公积金
8 211 应付利息
9 214 专项应付款
(三)净资产类
10 301 贷款风险准备
11 311 增值收益
12 321 增值收益分配
(四)收支类
13 401 业务收入
14 411 业务支出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101号科目 住房公积金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按规定存入受委托银行住房公积金专户的款项。
(二)将款项存入受委托银行住房公积金专户,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提取和支付住房公积金专户的款项,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收到银行转来的住房公积金专户利息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业务收入——住房公积金利息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应设置“住房公积金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住房公积金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银行存款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应按月编制“住房公积金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实际存在受委托银行住房公积金专户的款项。
第102号科目 增值收益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按规定存入受委托银行增值收益专户的款项。
(二)收到银行转来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专户利息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业务收入——增值收益利息收入”科目。
实际上交财政部门的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期末(季末或年末,下同),按规定将除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专户利息收入之外的各项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差额,自银行住房公积金专户转入增值收益专户,借记本科目,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应设置“增值收益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增值收益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银行存款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应按月编制“增值收益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实际存在受委托银行增值收益专户的款项。
第111号科目 应收利息
(一)本科目核算住房公积金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应收未收的利息,如委托贷款发生的应收利息。
(二)期末,计算当期尚未收到的委托贷款利息,借记本科目,贷记“业务收入——委托贷款利息收入”科目;实际收回利息时,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按规定程序经批准核销的住房公积金呆账贷款,冲销提取的贷款风险准备,借记“贷款风险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和“逾期贷款”科目,同时,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增值收益存款”科目;核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按收回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本金和利息,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贷款风险准备”科目,同时,借记“增值收益存款”科目,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债务人设置明细账。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回的利息。
第121号科目 委托贷款
(一)本科目核算按规定在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的款项。
已超过借款合同约定期限尚未归还的委托贷款,不在本科目核算,应在“逾期贷款”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核算内容如下:
1.按规定向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职工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收回住房公积金贷款,按本息合计,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按本金,贷记本科目,按已计利息,贷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未计利息,贷记“业务收入——委托贷款利息收入”科目。
2.对于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委托贷款,应转作逾期贷款处理,自本科目转入“逾期贷款”科目,借记“逾期贷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3.对借款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而提供的担保,应建立备查簿,详细登记担保的形式(抵押、质押等形式)、担保金额等情况。
(三)本科目按贷款职工名称设置明细账。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实际发生的、在借款合同约定期限内尚未归还的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
第122号科目 逾期贷款
(一)本科目核算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委托贷款。
(二)对于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委托贷款,应转作逾期贷款处理,自“委托贷款”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委托贷款”科目。收回逾期贷款,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和“应收利息”科目。
按规定程序经批准核销的住房公积金呆账贷款,冲销提取的贷款风险准备,借记“贷款风险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和“应收利息”科目,同时,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增值收益存款”科目;核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按收回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本金和利息,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贷款风险准备”科目,同时,借记“增值收益存款”科目,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贷款职工名称设置明细账。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超过借款合同约定期限但尚未归还的住房公积金贷款。
第124号科目 国家债券
(一)本科目核算按规定用住房公积金购买的国家债券。
(二)按规定用住房公积金购买国家债券,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国家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或按规定转让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按债券账面价值,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业务收入——国家债券利息收入”科目。
购买的国家债券应视同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并建立备查簿详细登记国家债券的金额、期限、利率、到期收回等情况。
(三)本科目应按国家债券的品种设置明细账。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持有的国家债券价值。
第201号科目 住房公积金
(一)本科目核算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结息和支付等情况。
(二)本科目的贷方核算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和结息情况,其核算内容如下:
1.收到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2.按规定给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进行年度结息,按已提利息,借记“应付利息”科目,按未提利息,借记“业务支出——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科目,按应计利息,贷记本科目。
3.职工在住房公积金中心管辖范围内调动工作,在本科目有关明细科目之间进行转账,借记本科目(调出单位),贷记本科目(调入单位)。
(三)本科目的借方核算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存储余额的提取情况,其核算内容如下:
1.职工因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而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2.职工因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而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3.职工因离退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者出境定居等原因而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储存余额,根据委托银行转来的住房公积金支款凭证,办理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按职工个人账户结余数额,借记本科目,按已提利息,借记“应付利息”科目,按未提利息,借记“业务支出——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科目,按实际支付金额,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4.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由其继承人、受遗赠人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按职工个人账户结余数额,借记本科目,按已提利息,借记“应付利息”科目,按未提利息,借记“利息支出”科目,按实际支付金额,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应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转入业务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业务收入——其他收入”科目。
(四)本科目有关辅助账户的设置:
1.为了分析、掌握住房公积金的欠缴情况,住房公积金中心可设置“住房公积金应缴存额”备查簿,详细登记应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有关情况。
2.为了了解、掌握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存储余额的提取情况,住房公积金中心可设置“住房公积金账户提取情况”备查簿,详细登记因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离退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者出境定居;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等原因而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存储余额的情况。
(五)住房公积金中心应向缴存单位及时提供单位住房公积金的存储余额,按期与缴存单位核对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余额。
(六)本科目应按缴存单位和职工个人设置明细账。
(七)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
第211号科目 应付利息
(一)本科目核算住房公积金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应付未付的利息,如计提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利息。
(二)期末计提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利息时,借记“业务支出——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按规定给职工公积金账户进行年度结息时,按已提利息,借记本科目,按应计利息扣除已提利息的差额,借记“业务支出——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科目,按应计利息,贷记“住房公积金”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应付未付的利息。
第214号科目 专项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应交财政部门的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和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
(二)本科目应设置以下两个明细科目:
1.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
2.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
(三)按规定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的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借记“增值收益分配——提取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扣除贷款风险准备金和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后的余额,作为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借记“增值收益分配——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上交财政部门的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借记本科目,贷记“增值收益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上交财政部门的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
第301号科目 贷款风险准备
(一)本科目核算按规定提取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
(二)对于委托贷款,应于年度终了按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提取贷款风险准备时,借记“增值收益分配——提取贷款风险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
对于不能收回的逾期贷款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按规定程序经批准作为呆账贷款,冲销提取的贷款风险准备,借记本科目,贷记“逾期贷款”、“应收利息”科目,同时,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增值收益存款”科目;已确认并转销的呆账贷款,如果以后又收回,按实际收回的本金和利息,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增值收益存款”科目,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已提取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
第311号科目 增值收益
(一)本科目核算住房公积金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的差额,即实现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
(二)期末,结转下列业务收支科目:
1.将“业务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业务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
2.将“业务支出”科目借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业务支出”科目。
3.同时,将各项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差额,自银行住房公积金专户转入增值收益专户,借记“增值收益存款”科目,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三)年度终了,应将本科目贷方余额转入“增值收益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增值收益分配——待分配增值收益”科目;如为借方余额作相反会计分录。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321号科目 增值收益分配
(一)本科目核算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分配情况。
(二)本科目应设置以下四个明细科目:
1.提取贷款风险准备;
2.提取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
3.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
4.待分配增值收益。
(三)年度终了,账务处理如下:
1.将“增值收益”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增值收益”科目,贷记本科目(待分配增值收益),“增值收益”科目如为借方余额,作相反会计分录。
2.增值收益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按规定从增值收益中提取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借记本科目(提取贷款风险准备),贷记“贷款风险准备”科目。
(2)按规定从增值收益中提取应上交财政部门的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借记本科目(提取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3)增值收益扣除贷款风险准备和上交财政部门管理费用后的余额,作为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借记本科目(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3.将本科目所属“提取贷款风险准备”、“提取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所属“待分配增值收益”明细科目,借记本科目(待分配增值收益),贷记本科目(提取贷款风险准备、提取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
(四)本科目年末一般无余额,如有借方余额,反映未弥补的损失。
第401号科目 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收入。
(二)本科目应设置以下五个明细科目:
1.住房公积金利息收入;
2.增值收益利息收入;
3.委托贷款利息收入;
4.国家债券利息收入;
5.其他收入。
(三)住房公积金运作过程中实现的各项业务收入,作如下账务处理:
1.收到委托银行转来的住房公积金专户存款利息收入,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住房公积金利息收入)。
2.收到银行转来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专户存款利息收入,借记“增值收益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增值收益利息收入)。
3.期末计算当期应收未收的委托贷款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本科目(委托贷款利息收入)。收回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按本息合计,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按本金,贷记“委托贷款”科目,按已计利息,贷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未计利息,贷记本科目(委托贷款利息收入)。
4.国家债券到期收回或按规定转让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按债券账面价值,贷记“国家债券”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国家债券利息收入)。
5.收到住房公积金逾期贷款的罚息收入、以及逾期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的罚款收入,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其他收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应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住房公积金”科目,贷记本科目(其他收入)。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全部转入“增值收益”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增值收益”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411号科目 业务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支出,包括按国家规定给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计算的利息、住房公积金中心按照规定支付给受委托银行的住房公积金归集手续费和委托贷款手续费。
(二)本科目应设置以下三个明细科目:
1.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
2.住房公积金归集手续费支出;
3.委托贷款手续费支出。
(三)住房公积金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业务支出,作如下账务处理:
1.期末,计提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利息时,借记本科目(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规定给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进行年度结息时,借记本科目(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应付利息”科目,贷记“住房公积金”科目。
2.按照规定支付给受委托银行的住房公积金归集手续费,借记本科目(住房公积金归集手续费支出),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3.按照规定支付给受委托银行的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手续费,借记本科目(委托贷款手续费支出),贷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全部转入“增值收益”科目,借记“增值收益”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三章 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
------------------------------------------------------
报表编号 | 报表名称 | 编报期
--------------------|--------------|----------------
会住房01表 |资产负债表 |季报、年报
会住房02表 |增值收益表 |季报、年报
会住房02表附表1 |增值收益分配表|年报
------------------------------------------------------
资产负债表
会住房01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元
----------------------------------------------------------------------------------
|行 | | | |行 | |
项 目 | |年初数|期末数| 项 目 | |年初数|期末数
|次 | | | |次 | |
------------------|----|------|------|------------------|----|------|------
资产: | | | |负债: | | |
------------------|----|------|------|------------------|----|------|------
住房公积金存款 |1 | | |住房公积金 |16| |
------------------|----|------|------|------------------|----|------|------
增值收益存款 |2 | | |应付利息 |19| |
------------------|----|------|------|------------------|----|------|------
应收利息 |5 | | |专项应付款 |22| |
------------------|----|------|------|------------------|----|------|------
| | | |其中:城市廉租住 | | |
委托贷款 |8 | | | |23| |
| | | |房建设补充资金 | | |
------------------|----|------|------|------------------|----|------|------
逾期贷款 |9 | | |负债合计 |26| |
------------------|----|------|------|------------------|----|------|------
国家债券 |12| | | | | |
------------------|----|------|------|------------------|----|------|------
| | | |净资产: | | |
------------------|----|------|------|------------------|----|------|------
| | | |贷款风险准备 |27| |
----------------------------------------------------------------------------------
续表
----------------------------------------------------------------------------------
|行 | | | |行 | |
项 目 | |年初数|期末数| 项 目 | |年初数|期末数
|次 | | | |次 | |
------------------|----|------|------|------------------|----|------|------
| | | |待分配增值收益 |29| |
------------------|----|------|------|------------------|----|------|------
| | | |净资产合计 |29| |
------------------|----|------|------|------------------|----|------|------
资产总计 |15| | |负债及净资产总计 |30| |
----------------------------------------------------------------------------------
附注: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储存余额的提取情况: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 元;
2.离休、退休 元;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 元;
4.户口迁出所在市、县或出境定居 元;
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 元;
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 元;
7.其他 元。
增值收益表
会住房02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本期数| 本年累计数
------------------------------------|----|------|------------
一、业务收入 | 1| |
1.住房公积金利息收入 | 2| |
2.增值收益利息收入 | 3| |
3.委托贷款利息收入 | 4| |
4.国家债券利息收入 | 5| |
5.其他收入 |10| |
二、业务支出 |11| |
1.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 |12| |
2.住房公积金归集手续费支出 |13| |
3.委托贷款手续费支出 |14| |
三、增值收益(损失以“--”号表示) |17| |
----------------------------------------------------------------
增值收益分配表
会住房02表附表1
编制单位: 年度 单位:元
----------------------------------------------------------------------
项 目 |行次|本年实际| 上年实际
----------------------------------------|----|--------|------------
一、增值收益 | 1| |
加:年初未弥补损失(以“--”号表示)| 2| |
二、可供分配的增值收益 | 5| |
减:提取贷款风险准备 | 6| |
提取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 | 7| |
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 | 8| |
三、年末未弥补损失(以“--”号表示) |10| |
----------------------------------------------------------------------
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资产负债表
(一)本表反映住房公积金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的构成情况。
(二)本表“年初数”栏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本表“期末数”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名称和内容与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三)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住房公积金存款”项目,反映期末住房公积金存款余额。本项目应根据“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2.“增值收益存款”项目,反映期末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存款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增值收益存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利息”项目,反映期末应收未收的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4.“委托贷款”项目,反映期末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的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委托贷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5.“逾期贷款”项目,反映期末住房公积金逾期贷款的余额。本项目应根据“逾期贷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6.“国家债券”项目,反映期末持有的国家债券价值。本项目应根据“国家债券”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7.“住房公积金”项目,反映期末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本项目应根据“住房公积金”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8.“应付利息”项目,反映期末应付未付的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利息”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9.“专项应付款”项目,反映期末尚未上交财政部门的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本项目应根据“专项应付款”科目期末余额填列,其中“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应在本项目下单独反映。
10.“贷款风险准备”项目,反映提取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余额。本项目应根据“贷款风险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11.“待分配增值收益”项目,反映年度中间形成的等待分配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以及以前年度未弥补的损失。本项目应根据“增值收益”、“增值收益分配”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增值收益表
(一)本表反映住房公积金在季度、年度内实现的增值收益。
(二)本表“本期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期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会计报表时,将“本期数”栏改成“上年累计数”栏,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
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三)本表“本期数”栏各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
1.“业务收入”项目,反映住房公积金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各项业务收入。本项目应根据“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填列。在本项目下的“住房公积金利息收入”、“增值收益利息收入”、“委托贷款利息收入”、“国家债券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项目,应根据“业务收入”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分别填列。
2.“业务支出”项目,反映住房公积金运作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支出。本项目应根据“业务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在本项目下的“住房公积金利息支出”、“住房公积金归集手续费支出”、“委托贷款手续费支出”项目,应根据“业务支出”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分别填列。
3.“增值收益”项目,反映住房公积金运作过程中各项业务收入与各项业务支出的差额。本项目等于“业务收入”项目的金额减去“业务支出”项目的金额后的差额。
增值收益分配表
(一)本表反映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分配情况。
(二)本表“本年实际”栏,根据“增值收益”、“增值收益分配”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上年实际”栏,根据上年“增值收益分配表”填列。如果上年度增值收益分配表与本年度增值收益分配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一致,应对上年度报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实际”栏。
(三)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
1.“增值收益”项目,反映住房公积金运作过程中实现的增值收益。如为损失以“--”号表示。本项目的数字应与“增值收益表”、“本年累计数”栏的“增值收益”项目一致。
2.“年初未弥补亏损”项目,反映住房公积金年初未弥补损失,应以“--”号表示。
3.“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项目,反映按规定提取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本项目应根据“增值收益分配——提取贷款风险准备”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4.“提取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项目,反映按规定提取的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增值收益分配——提取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5.“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项目,反映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扣除贷款风险准备和公积金中心管理费用后形成的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本项目应根据“增值收益分配——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6.“年末未弥补损失”项目,反映住房公积金年末未弥补的损失,应以“--”号表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司法救助情况之调查

黄玉雪


  司法救助,是指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时,人民法院对于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实行诉讼费用缓、减、免的一项救济制度。 司法救助在保障经济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实现公平、弘扬正义等方面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将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作为实践司法为民宗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让确有困难的人民群众打得起官司,确保有理有据的人民群众打得赢官司,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司法救助工作基本情况
  2008年至2010年,北安市人民法院共受理司法救助案件113件次,减、缓、免收诉讼费用41.68万元(见图一),共236位当事人通过司法救助途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中残疾人26人,因为生活困难接受国家救济75人了,鳏寡孤独73人,特困企业48人(见图二)。
图一

图二
  二、司法救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对司法救助认识不够。相当多的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不懂得用这一制度救济自己的合法权利;社会各界对这一制度了解不多,不支持、不配合这一制度的实施。
  2、司法救助资源严重不足。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贫富分化的速度逐渐加快,社会弱势群体迅速膨胀,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低,合法权益易受损害,由此产生的纠纷呈上升趋势,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雇员受害等巨额赔偿案件也是逐年上升,等等,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现实需求越来越多,而法院本来办案经费就严重不足,能够负担的司法救助很少,司法救助供需矛盾非常尖锐,不少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未能获得充分的救助。
  3、司法救助的方式过于单一。目前的救助方式主要是诉讼费的缓减免,只注意到了让弱势群体没钱打得起官司,而社会弱势群体除了经济困难外,其诉讼能力也严重不足,有理往往打不赢官司,而这一点经常被忽视。
  4、司法救助体制机制未建立起来,严重制约着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虽然己出台了相关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但由于主观认知不足,上下内外运作不力,相关的体系体制机制没有形成,司法救助制度的整体性、保障性并未发挥出来。
  三、对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的几点建议
  1、全社会都要高度认识司法救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到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是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实质公平的需要是确保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公正、文明、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建立社会和谐秩序的必要保障。认识到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可弥补社会保障措施的欠缺,是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内外要形成以上共识,这是实施这一制度的思想基础。
  2、广泛宣传普及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使之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法治观念、正义理念和法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弱势群体懂得运用这一制度救济自己的合法权利,司法者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并参与这一制度的实施。
  3、增设司法救助专项经费,保证法院办理司法救助案件的正常开支。这是实施司法救助的物质基础,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就难以全面有效地实施司法救助制度。
  4、按照制度化、规范化要求,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建立和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体系、体制、机制,界定主体,明确责任,强化功能,运作有序、有力,使之真正成为现代司法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更全面、更广泛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 黄玉雪

印发《关于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印发《关于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经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技术创新工作的指示精神,国家经贸委决定大
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现将《关于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
作的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一、国务院《听取技术创新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
二、《技术创新工程》方案

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六日

关于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地发展,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
力,遵照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指示精神,国家经贸委决定大
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现就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以下
意见:

  一、技术创新是与新技术(含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
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技术创新最鲜明的特点是: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的
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系统工程;市场实现程度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
的最终标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二、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建立
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的关键环节。技术创新工作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改一加强”
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是
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和新形势下对企业技术进步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技术创新工作的目标是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
企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积极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与制度创新发展相协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
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质量
标准、人才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四、各地方和部门要加强技术创新的宏观调控措施,深入研究分析新形
势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所面临的情况,制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法规、政策和措施,
特别是要结合企业改革、金融、财税、科技体制改革,制定鼓励和扶持技术创新
的激励政策。
  从国家到行业、地方和企业要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多层次的工作计划、
规划。合理组织好多种力量,优化配置资源,特别是资金和人力资源,形成推动
技术创新工作的合力。要加强对市场、资金投向和投资方式以及经济、技术及市
场信息的引导工作。
  积极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技术创新工作,通过抓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
业,总结经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五、要积极引导企业按照技术创新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市场,提高企
业的技术创新决策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营销能
力和合理利用资源能力,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成为决
策的主体,开发的主体,投资的主体,利益分配的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
  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特别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
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增强企业发展的实力和后劲。积极引导
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大力进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
品和技术,大力进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强技术创新的
管理工作,降低生产成本。
  要积极引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技术创新经费投入,特别是要积极引
导企业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结合新的财会制度,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能力。
  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机制,
加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技术开发带头人和骨干;培养一批具有技术知识
和市场开拓能力的营销人才;培养一支熟悉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工人队伍,特别
是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经营
管理者。
  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革新、
合理化建议、讲理想比贡献、五小智慧杯、专利发明等活动。

  六、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国内外各方面科技力量的作用,
大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切实组织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创造条件,吸
引国内外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或进入企业。
  加强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面向企业的社会化技术创新
服务体系和中介机构,使之真正成为以市场手段为主、机制灵活、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并重的中介组织,特别是要发挥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中的作用。要积极引导
各级各类中介机构,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七、各地方和部门要按照技术创新的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在思想
观念上,从管理部门组织推动为主向以企业为主体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计划
调控为主向政策引导和市场引导为主转变;在工作内容上,从组织企业的产品开
发为主向引导企业面向市场、增强创新能力为主转变;在运行机制上,从企业独
立进行产品开发为主向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技术创新,进行“产学研”联合、引进
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有机结合转变。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把技
术创新工作作为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具体工作内容,保证工作
落到实处,取得成效。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组织实施相应的工程,编
制相应的规划计划,抓一批试点企业,研究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具体内容、办法、
措施,研究制订出相应的政策法规,扎实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附件二:
《技术创新工程》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
术进步的决定》,遵照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指示精神,国家
经贸委决
定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一、指导思想

  积极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1000户
大中型企业为重点,从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系统地推进技术创新工作,把研
究开发、生产以及实现商业利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
经济效益,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
方式的转变,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市场实现程度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紧密围绕
市场,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2、坚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国内外各方面科技力量的作
用,坚持“产学研”联合,促使企业成为决策的主体,开发的主体,投资的主体,
利益分配的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
  3、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
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
  4、坚持技术创新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改造、产品质量、企业人
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的紧密结合。
  5、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点面结合,逐步推进”的工作方法,
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三、主要目标

  到2010年,通过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和现代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型企业都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名牌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开发能力,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市场
占有率,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技术进步成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
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为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五”期间,要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服务组
织积极参与以及各方面协同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显著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紧密围绕1000户重点国有企业,抓好2
个城市、20户企业试点,300家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根据市场的需求,组织
实施500个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开发5000项重点新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品牌产品和专利技术,使大型企业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名牌产品和较长远的技术储备,使企业的产品市场占
有率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有较大提高。重点行业初步具备关键引进技术的消化吸
收能力,开发和掌握一批行业、区域以及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主导产品、关
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四、“九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1、要按照技术创新的工作思路,转变观念和工作方式,积极引导企业
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工
作。

  2、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引导和规范技术创新活动。研究制定技术
创新工作的规划、计划、政策、措施和法规。

  3、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
力争使三分之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优势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拥有开发5 ̄10年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具备相关先进技术的消
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科技力
量以各种形式进入企业。使1000户企业各自与1个(优势企业与3个)以上
的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或共同组建技术开发机构。

  4、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渠
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投入保障体系,使企业技术开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国有大中型企业达到1%以上,1000户企业达到2%以上,优势企业达到3
%以上,高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

  5、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人才培养、人才激
励机制,加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技术开发带头人和骨干,培养一批具有
技术知识和市场开拓能力的营销人才,培养一支熟悉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工人队
伍,特别是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
企业经营管理者。

  6、鼓励和扶持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开发、产品创新,特别是对无形资产
的开发利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专利技术。

  7、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点组织推广应用量大面广、制约行业和区域
发展的技术,并形成一定的技术扩散面。组织具有市场潜力的重大技术、产品进
行工业性试验,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品产业化奠定基础。

  8、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继续有选择地组织一批重大引进
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一条龙”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形成一批重大
技术装备国产化的骨干企业。

  9、推动社会技术创新服务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和加强面向企业的
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中介机构,包括咨询、招标、信息服务、投资担保等
机构,建立市场信息反馈系统,提高企业的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

  10、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群众性技术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革
新、合理化建议、讲理想比贡献、五小智慧杯和专利发明等活动。

  11、组织编制滚动的《国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采取研究开发、
产业化、商品化系统安排的办法,推动有市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以及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

  12、积极推动20户技术创新试点企业的工作。

  ——扶持试点企业建立健全市场、开发、生产、营销一体化的技术创新
运行机制,加强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引导试点企业实施大公司、大集团计划,并结合企业改革和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从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作为
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落实。
  ——引导试点企业按照技术创新的工作思路,结合科研发明、技术引进、
技术改造、质量振兴等工作,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引导试点企业建立较完善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制度,使技术开发资
金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
  ——支持试点企业的技术中心建设,使其具有10年以上的产品和技术
的开发能力,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支持试点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专利技术,组织具有
较好市场前景的产品进行工业性试验,组织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
  ——鼓励和支持试点企业与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交流与合作,
国家在试点企业中建立“产学研”联系点,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和运行机
制。
  ——努力提高试点企业的生产技术,降低成本,使其掌握当代国际水平
的技术装备。
  ——引导试点企业建立用人、育人和人才激励机制。

  五、实施步骤

  技术创新工程按照“突出重点,试点起步,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工
作思路开展工作。

  1、1996年是工程的部署和启动,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进一步提高对技术创新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程的组织、
协调和宣传。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科院、财税、
金融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工作,并加强对行业、地方、企业技术创新工
作的指导和工作的衔接。
  ——编制实施《国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并制订《国家技术创新重
点项目管理办法》,发布《“九五”全国技术创新纲要》,制订《新产品新技术
鉴定验收管理办法》、新产品开发指南、新技术推广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南,
编制引进技术导向目录,发布限期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目录,部署制定和完善企
业技术创新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
  ——加强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制定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有关政策措
施,着重研究和制定扶持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重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以
及成套技术装备研制的政策措施。
  ——落实有关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编制启动“九五”时期重大引进
技术消化吸收“一条龙”项目,组织一批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和60项工业性试验
项目,组织推动5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提出20项新技术推广示范项目。
  ——与地方、部门共同遴选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名单,并组织启动试点企
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做好重点联系企业技术中心的遴选、推动工作,择优认定40家企
业技术中心。
  ——选择100户“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联系点,进一步探索合作的
形式和运行机制。
  ——推动企业专利工作。

  2、1997、1998年的工作重点是建立示范,逐步展开,整体推
进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继续启动一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完成一批重大产品开发和产业化,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品和关键技术。
  ——逐步推动优势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
  ——总结试点企业和技术创新工作的典型事例,指导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的广泛、深入开展。
  ——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联合,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3、1999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部署下一阶段的技术创新工作。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